|
市场规模持续扩大
在政策支持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,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张。2024年,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285万辆,电动化渗透率40.9%;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750万辆。据高工产业研究院(GGII)预测,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2100万辆,全球汽车电动化渗透率将达到23.2%;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610万辆,电动化渗透率有望突破50%。
技术创新不断突破
电池技术:固态电池加速崛起,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。例如,宁德时代计划在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的小批量生产;上汽集团计划于2026年量产新一代固态电池。
智能化:AI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,涵盖了自动驾驶、智能座舱、电池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。2025年,中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或将接近65%,高阶智驾车型的渗透率有望超越10%。
企业盈利状况改善
部分新能源车企已实现盈利,更多车企把2025年作为盈利之年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量提升,规模化优势逐步显现,总体成本下降。同时,锂原料、动力电池、芯片等价格趋于稳定,也有利于新能源车企降本。
国际化进程加快
2024年,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585.9万辆,同比增长19.3%,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8.4万辆,同比增长6.7%。车企出海模式从单纯贸易转向在市场所在地投资生产,从“旧”贸易模式迈向“新”的贸易与投资结合模式。
产业格局重塑
头部效应凸显: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,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,导致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。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研发、品牌影响力等优势,在市场份额争夺中占据有利地位,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。
跨界融合加速:新能源汽车行业与科技、互联网等行业的跨界融合不断加深。如华为等科技企业凭借在通信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,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、网联化建设,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
多能源形式并行发展
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阶段,传统内燃机并非完全被淘汰,当纯电与燃油均呈现出市场发展瓶颈时,动力技术的融合将成为2025年新能源增量中的主要力量。据估算,2025年插混、增程式动力的车型销量将超过800万辆,增速达到60%,在新能源整体销量占比接近50%。
新能源商用车快速增长
新能源商用车相较乘用车市场有着更明显的市场化推动作用,其总拥有成本也正在展现出优势。2025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有望达到90万辆,同比增速大幅增加达到80%,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0%。
总体而言,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,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,技术创新将不断推动行业进步,企业盈利状况将逐步改善,国际化进程将加快,产业格局将持续重塑。同时,行业也面临着诸如技术标准不统一、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、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,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,推动行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|
|